协会动态

风骨寄毫芒 推陈著新章——李岩选书法艺术之我见

来源:四川省硬笔书法协会 发布时间:2020/11/1 9:46:12




风骨寄毫芒   推陈著新章

——李岩选书法艺术之我见

张  淼


       作为李岩选先生的同事,我们相识已有三十多年。先生之于我,可以说亦兄亦友。所以如此说,一是性格性情相投,二是兴趣爱好有同。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刚从临沭文化局局长位置上调到出版单位工作时,一口浓浓的沂蒙乡音,脸上始终挂着憨厚的微笑,让人顿生好感。当看到他那一手俊逸潇洒的钢笔字时,让少时曾练过几年书法的我和他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随着工作中的朝夕相处,方知岩选先生不仅硬笔书法在全国屡获大奖,毛笔书法也功底深厚,且多有作品发表。之后我们越走越近,越交越深,书法方面也向他多有请教。所谓好风凭借力,来出版社工作后,他更是如鱼得水,创作、编著了几十种书法和书法教育方面的图书、音像出版物,而且许多成为当时发行量极大的畅销读物,为出版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几十年间,岩选先生一面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勤习书法,笔耕不辍。谁也没有想到,作为王羲之和颜真卿的故里人,多年积聚的能量在他退休后集中爆发——创办羲之书画院、担任中国硬笔书法山东工作委员会主席、开展远程书法教育班,等等,不但凝聚了一大批书画家,而且各种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在书法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话再说回来。还是谈谈我对岩选先生书法艺术的感受吧。

       任何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最终都是艺术家心灵的外化,书法更不例外。古人云:书品即人品、 “心正则笔正”,皆此之谓也。当代著名艺术评论家陈传席先生曾提出书画艺术要有“正大气象”,观岩选先生之书法作品,不管是带有浓浓北碑味道的楷书和隶书,还是满纸云烟、纵横挥洒的行草书,给我最直观的一个感受就是扑面而来的正大气象,而这种气象正是其人格人品的映照和外化。

       岩选先生书法作品风格给我最突出的感觉就是俊拔刚断,风骨凛然。这既是他的性格使然,更是其精神世界的写照。岩选人品端正,做事认真严谨的性格特质透过其书法作品一览无余。几十年来他始终尊崇传统,勤奋守拙,退笔如山,扎实筑基,其书法之路走得坚实有力。学生时代就师从王小古、皮之先、包备五等名师,初以唐楷筑基,研习欧(阳询)颜(真卿)经年;继而倾心魏碑,心追手摹张猛龙数载,然后溯二王,探宋元,转益多师,传承有序加上肯下苦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成就了人们常说的书法“路子正”“气息正”“品位正”。特别是对北碑的偏好和多年沉浸,造就其雄健的笔力。笔健则骨立,骨立而品正,则风骨生焉。

       张怀瓘《书断》中“工于用笔,俊拔刚断”和韦续《续书品》中“丹崖绝壑,笔势坚劲”等评价孙过庭的话,我认为完全可用来概括形容岩选书法在用笔和体势上的特点。孙过庭《书谱》则对风骨的诠释更为精彩到位:“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如其骨力偏多,遒丽盖少,则若枯槎架险,巨石当路,虽妍媚云阙,而体质存焉。若遒丽居优,骨气将劣,譬夫芳林落蕊,空照灼而无依;兰沼漂萍,徒青翠而奚托”。无论是书界行家,还是普通书法爱好者,可能对岩选书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相信对其用笔骨力洞达、风格刚健清越基本能达成共识。而这正是构成岩选书法风格的最主要的特色,说到底,是其端直刚性的品格、丰富的学书经历等溢于笔端的必然结果。

       但是,如果仅仅由此把岩选书法的俊拔刚断、风骨凛然简单理解为只是刚健劲挺,那就太简单化、片面化了。仔细品味岩选嵌入其名的一自撰联颇有意思:卞和寻璞,岩中选玉。岩,质极坚硬者也,玉,质极温润者也。这一联明看似写实,但细品隐含的却是对书法艺术睿智的思辨。看似极坚硬的外壳,里面蕴含着的是极温润的内在。峻拔刚断,风骨凛然,不是质木枯槁,不是筋骨外露,而是“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是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是“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的 “智巧兼优”。

       如果说俊拔刚断,风骨凛然是岩选先生书法艺术的基本底色,是其性情性格的外化和物化,那么其综合学养则决定他能站在书法艺术的高处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尝试用更多的艺术手段抒怀抱、达性情。我始终认为,好的书法作品一定是作者情感、审美意趣和书写内容的最佳遇合,是书写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高度统一,是意境和书艺的深度融合。不同的内容,真正的书家一定会有不同的表达和情境,诚如孙过庭所说:“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但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所谓的书家,无论写什么内容,都是一种写法,一种结构,一种风格,写清风明月小桥流水如此,写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亦如是,千篇一律,千字一面,毫无创造力,充其量只是写字匠而已。

       岩选先生则在这方面充分展示了其对书法艺术本质的深刻理解,时有意造妙境佳品呈现。比如,其对联“登高远望乾坤小,观海听涛天地宽”因内容博大开阔,其用狂放的行草来表现,杂以用墨的浓淡干湿,写出了豪迈洒脱的苍茫浩然之气;而写“动静结合任其变,刚柔相济品自生”一联,则采用了外方内圆、方圆结合的隶书来表达,用笔追求动感和内敛的结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对联的意境。对于表达内容和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他处理起来也颇具匠心。我看到他写的东坡先生的《题西林壁》,其字法、章法参差错落,形式表达与内容完全契合、水乳交融;再如,其书自撰联“养天地正气,极风云壮观”,字法、章法处理看似平正无奇,实则大巧若拙,与内容完美结合,充满正大气象。

       “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岩选先生对书法艺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也思考颇深。其书法创作和审美观念与孙过庭“趋变适时”的观点完全一致。他始终主张学书法必须下苦功沉潜古人作品之内,但又必须勤思考出乎古人作品之外,熔古铸今求新求变。面对当今书坛喧嚣浮躁之乱象,岩选或清静自守,不与为谋,或拍案而起,撰文痛斥。其自撰联“扬经典正气,摒丑俗流风”是自警自励,更是向丑俗流风发起的战斗檄文。他对那些既不尊崇传统、又不懂书法本质,任笔为体,聚墨成形,有胆无功,信手涂鸦的所谓丑书、江湖书法怒不可遏,认为完全是亵渎艺术。他认为创新必须是对古代优秀传统继承中的突破和发展,既要接受专家内行的鉴定,又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还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算真正的传承创新。这种思考在他许多自撰诗和楹联中多有体现:“书法贵新奇,传承是根基,师古能化我,切莫流习气。”“鉴古熔今艺,推陈著新章”……等等。所谓知行合一,他是这样理解的,在书法创作上也是孜孜以求、躬身践行的。在创新方面,除上面提及的追求形式内容统一、妙造自我等方面已形成自觉追求外,在多种书体的融合创新方面更是积极尝试,大胆求变。比如,其楷书虽根植魏碑和欧褚,但他厚古不薄今,大胆吸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新魏碑的一些特点;其篆隶书创作则将魏碑、汉简甚至行草书的笔意做了一些融合的尝试;在其行草书中用笔不难窥见二王以及米芾等人的踪迹,而在章法上似乎又能看到王铎、张瑞图的影子。所谓师古不泥古,有容乃大,兼收并蓄,最终成就了岩选书法独特的个性语言和风格。

       让我借用书道同仁评岩选先生的一段话以作结语吧:“书法家以笔墨融合宇宙的广袤和深邃,天地灵气徜徉于纸上。李岩选先生用一管毛笔先仪风骨,后追精神,经受黑白之道的洗礼,执掌书法墨语魂魄,深得其法,终悟其妙”。清人刘熙载云:“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为书。”我认为这句话用来形容概括岩选先生的书法创作应该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