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四川大学书法专业2021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登

来源:四川省硬笔书法协会 发布时间:2021/5/30 8:47:18

四川大学书法专业2021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登

川大书法研究 昨天


张文强


图片

      张文强,1993年生,山西太原人。系成都文理学院书法教师,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学学会会员。2018年考取四川大学书法专业研究生。

      研究生期间获山西省第二届教师书法大赛一等奖;山西省生态环境书画作品展二等奖;首届“文笔光华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三等奖;第三届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提名奖;山西省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优秀奖。 入展全国第十一届“观音山杯”书法篆刻艺术展;全国首届“弘墨鉴心”书画展;全国第六届“宋璟碑”颜体书法展;四川省第九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四川省第二届行草书展等十余次。

      发表书法理论文章6篇。


论文题目:民国新史学视野下的书法史著作研究

论文简介:20世纪初,新史学思潮的兴起推动了传统学术的转型,在这一场思潮的影响下,书学研究也随之走向转型。这一时期有一批新的书法史著作问世,他们的出现从理论学科上突破传统书学的研究模式,并且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书学史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通过对研究成果的分析,笔者发现,当下书学理论研究多从个案入手,缺乏对书法史的宏观掌控。而事实上,晚清民国以来的书法史著作的兴起与当时学术界的新史学思潮密切相关。目前学术界尚未对新史学视野下的书法史著作研究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

      由此,本文从民国时期整个学术背景出发,以民国时期兴起的新史学思潮作为出发点,探讨新史学思潮兴起后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并对民国时期书法史著作进行概述与分析。通过层层递进的线索,来展现新史学思潮影响下的民国书法史著作下的新面貌。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探讨:

      1、 书法史著作的编撰体例和研究方法。民国书法史著作与古代书论在文体上有所不同,普遍采用是章节体的编撰体例。在分期模式上借鉴了新史学的研究范式,具备理论学科的特色。在研究书法史时,更注重对史料的研究和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来拓宽书法史研究的视野。

      2、 对书法史作者的考察。民国时期的书法史作者,他们在书学研究领域的方向上虽各有不同,却又身处于新史学思潮下的大背景下,对史学思潮持包容开放的态度,以深厚的国学修养,在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并形成了独特的书学理念。

      3、 新史学下的书法史观。民国的书法史著作与古代传统书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背后书法史观的不同。新史学所倡导的进化史观、以及对传统史学的批判均改变了书法史学家的思维方式,在新史学观念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很多书家对传统书学的研究方式都进行了全新的省思和不同角度的批评。

夏越


图片

      夏越,1995年生,四川成都人,2018年考取四川大学书法硕士。曾任四川省博物院公共服务项目书法外聘讲师、成都市泡桐树中学书法外聘讲师。论文《金农漆书来源新探——以梵文贝叶经为视点》发表于《书法研究》2019年第三期。论文《二十世纪前简牍境遇》发表于《文史杂志》2021年第三期。论文《王铎为何否认学怀素》参加四川省第十六次书学讨论会。


论文题目:乾嘉时期金石学与书法创作审美之转变》

论文简介:乾嘉时期是清代史的一大转折点,社会由盛而衰,面临诸多内部矛盾,又有外部新经济要素的冲击,使得国家在各个方面都迎来转变。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迫切需要变革,学术和艺术也如此。

      乾嘉学派考经证史之风的兴盛,带动了其时金石学的发展。而此时的中国书法正面临着帖学盛极而衰的困境,亟需革新以突破赵、董之风的靡弱和法帖翻刻失真的僵局。此时金石学的成果便为书法提供了取法材料,并促使书法家的创作审美发生转变。此外,在阮元“二论”的支撑下,碑学得以建立,中国书法从此走进了一个新的天地。

      本文以乾嘉时期书法家的金石交游、金石成就与书家各时期书法创作的描述为线索,以帖学大家王文治、刘墉、翁方纲为例,讨论他们受金石学影响所发生的在创作审美上不同程度的转变,疏证他们在书法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上的矛盾与调和,阐明这种审美转变首先发生在帖学家群体。分析阮元“二论”问世、碑学确立后受到金石学影响而成功转型的书法家,讨论他们创作审美转变的具体情况和成功之处,阐明碑学由帖学家提出,且碑学倡导者往往具有极高社会地位与影响力,因此这种由金石学滋生的书法创作审美观念能得以迅速传播和发展。最后总结金石学对乾嘉时期书法审美转变的作用,以及这种转变所展现的求新求变的碑学核心精神与书法发展规律,以求对现代书法探索有所启示。

杨艺璇



      杨艺璇,女,1995年生,河南灵宝人。四川大学书法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书法作品获四川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专业组一等奖;云南省庆祝建军90周年暨“双拥情系彩云南”书法作品展二等奖;四川省第十一届大学生书法大赛三等奖;喜迎十九大、纪念建军90周年“国缘杯”书法篆刻作品展三等奖;入展第三届“魏碑圣地·全国(在校大、中学生)书法、魏碑论文大赛”等。学术论文入选四川省第十六届书学研讨会。


论文题目:当代女性书法家评述》

论文简介:自古以来,“闺阁工书,代不乏人”,卫夫人卫铄、管道升、薛涛等女性在书法史留名,但终究都是局限于“闺阁”之中。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妇女解放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正视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出现了一部分的女书法家。到了近现代,一大批女性书家涌现在书坛中,她们不再受限于父权社会和氏族门庭书风的影响,而是逐渐走向了个性化的道路,同时,一大批女性自觉参与到书法艺术之中,探索书法,努力形成风格。当代女性书法家成为书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人类文化艺术史上也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探讨当代女性书法家及她们的书法的独立性,剖析女性书家的综合素养、对书坛的积极贡献;关注女性书法现况,探究女性书法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陆峰



      陆峰,1995年生,江苏淮安人,中共党员,四川省书学学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外聘教师,四川师范大学兼职教师,教育部书画等级考试阅卷人,2014年考入四川大学书法本科,2018年获推免资格,保送四川大学书法硕士。

      书法作品获奖、入展:1.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微山湖”奖三等奖;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书法展优秀奖;3.四川省网络群落书法篆刻展新秀组优秀奖;4.辽宁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书法展入展;5.河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展入展;6.《书法报》第1816期《父亲节专题》入选;7.首届君子风中国竹诗书画创作大赛优秀奖;8.第七届全国廉政文化作品展入展;9.“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与设计展二等奖;10.山西省咏吕梁精神书法展入选;11.徐州市第五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入展;12.四川省高校学生书法联展二等奖;13.校公益广告大赛平面组优秀奖;14.郁郁含章全国高校书法本科教学成果展入展。

      发表学术论文共计九篇。


论文题目:《清代版刻书籍中名家书迹研究》

论文简介:在清代书籍中,刻书字体以宋体字为主,而另一种区别于宋体字的版刻字体是文人手书上版,这类书迹称为版刻书迹。清代三百年间流传下诸多此类书迹。这些书迹中少部分为通篇上版本,更多则存在于古籍序跋文和封面题字上,且多数是故意为之的行为。版刻书迹最早兴于宋,明嘉万后表现愈发明显。通过雕版印刷流传而下的书迹大多具有写刻精良的特点,因此这并不是一种流弊。版刻书迹有出书者本人书写也有邀请他人代写。除常见的楷、行书体外,篆、隶、草书数量亦不在少数。一些版刻书迹存在的意义早已超越承载文本内容这一基础,进而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本文以清代版刻书迹为研究对象,以书法名家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清书家此类书迹,并探讨这种现象背后目的,以期为书法史论研究提供新材料、新视角。


张晋源



      张晋源,1993年生,山东临沂人。师从侯开嘉、吕金光教授。2013至2021年就读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书法专业,并先后取得四川大学书法专业的学士、硕士学位。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学学会会员。读研期间论文先后发表于《书法报》、《书法导报》、《书法研究》(第二作者)等学术期刊。


论文题目:陈介祺金石收藏与传古实践对晚清书法的影响》

论文简介:清代的书法艺术是靠学术撑起来的,清代碑学出现的直接诱因是清代金石学,而在学术和书法之间起桥梁作用的是金石收藏家。乾嘉时期,随着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西清古鉴》出版后,收藏之风大盛。道咸以后的金石收藏家有:吴式芬、吴云、刘喜海、潘祖荫、陈介祺等,他们对晚清书法风气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他们在学术领域既不属于经史之列,又不是一流的书法篆刻家,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略。陈介祺是清代收藏家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收藏上,他是晚清最大的收藏家;学术上,他是古陶文的发现者、研究者;书法上,有着独特的簠斋体书风。

      本文分三大章节,以陈介祺的金石收藏为切入点,试论金石收藏与传古实践对晚清书法的影响,重新审视、评说陈介祺在清代金石学史、书史上的学术地位。

      第一章节分别介绍陈介祺在藏古、传古、释古上的突破。陈介祺收藏金石的初衷和目的是传古、研究三代文字,“十钟山房”是晚清最大的金石拓片传播中心,陈介祺在金石学上的地位,应与吴大澂同属于研究战国文字的先驱。

      第二章是对陈介祺书法,特别是簠斋体的研究和分析。陈介祺的簠斋体与他发现陶文,富藏古玺印、封泥等战国文字有关,簠斋体之所以不好定性,是取法陶文等战国文字的表现。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主要分析陈介祺金石收藏与传古实践对晚清书法家、篆刻家的影响。书法上以何绍基、吴大澂、王懿荣为例;篆刻上以吴昌硕、黄士陵为例。陈介祺的金石收藏与传古实践加速了晚清小篆书法创作向大篆书法创作的转变,推动了从金文的单一取法向陶文、封泥、古玺、镜鉴等广泛取法的转变。

      清代的金石学家、金石收藏家,他们共同推动并引领了清代的学术风气,并且通过学术直接影响了清代的书法风气。这种现象在历朝历代都是较为罕见的,是研究清代书法史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应该给予他们相应的学术地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主持:杨帆

供图:周月 许宇航

图文编辑:李楚凝